本篇文章110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什么別人的粉底液能持妝一終日,而你的不到中午就斑駁?
上周閨蜜小美頂著大太陽去迪士尼,晚上十點發自拍時妝面還像剛化好,而我用著同價位的粉底液,下晝三點就脫成地圖臉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,新手怎么選粉底液才不交智商稅。
你是不是總被"12小時持妝"的廣告詞忽悠? 我扒了三個品牌的檢測報告才發現:
客歲某大牌被潛伏顧客群體投訴,就是出于測驗室數據與現本相況相差40%的持妝時長。這里教大家個土方法:把粉底液涂在手背,用紙巾按壓5次后視察殘留量,殘留越少持妝越穩。
共事小王曾迷信遮瑕力強的商品,終局被男友吐槽"像戴了石膏面具"。切實遮瑕度與妝感成反比:
看一看這兩款網紅商品的對比:
商品特點 | A品牌「磨皮王」 | B品牌「素顏霜」 |
---|---|---|
遮瑕力 | ||
妝感 | 面具感 | 偽素顏 |
適合場景 | 舞臺拍攝 | 日常通勤 |
我表妹是典型干皮,跟風買全網推的"玻尿酸粉底",終局卡粉卡到猜忌人生。美妝配方師老張告訴我:
有個反常識的妙招:油皮用滋潤款反而更持妝!定律是水油平衡后不易分泌適量油脂,這一個冷學識知道的人不到10%。
商場柜臺的白熾燈簡直就是美顏濾鏡,我有次買錯色號的閱歷值能寫本《人類膚色迷惑行為大賞》。記著這三個硬核技巧:
有個數據挺有意思:中國女性平均每年買錯2.3瓶粉底液,糟蹋的錢夠買三支大牌口紅。
前年我做過次瘋狂測驗:連續30天用不一樣價位的粉底液。終局發現:
意外發現個寶藏規律:開架品牌的啞光款每每比滋潤款做得更加好,這一個秘密柜姐相對不會告訴你。
個人血淚閱歷
在美妝行業摸爬滾打五年,我發現粉底液是最容易產生"補償性開銷"的單品——總以為下一瓶會更加好。切實找到適合的比追新款重要十倍,我當初固定用某國產測驗室品牌,發現它把80%成本都花在質料上,這種"笨辦法"反而做出了持妝10小時的神器。下次選粉底液時,不妨先問自己:我要騙過別人的眼睛,仍是諂諛自己的皮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