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3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知道嗎?同樣花5萬塊做推廣,有人能帶來300個精準顧客,有人連50個咨詢都撈不著。客歲龍崗某科技公司試了7家代發平臺,最后發現效果非常好的那家,價錢反而是中間檔。今天就帶大家扒開深圳軟文發布平臺代發行業的水有多深,手把手教小白選對服侍商。
剛入行的老板們最容易踩這三個坑:
有個真實案例:福田某母嬰品牌找了家便宜代發,終局軟文里把"防脹氣奶瓶"寫成"防爆炸裝置",直接被顧客截圖做成表情包瘋傳,品牌形象直接垮掉。
依循行業調研和真實顧客反饋,整理出這份避坑指南:
公司名稱 | 中心優勢 | 避雷點 |
---|---|---|
蜓云網 | 原創稿件3小時出稿 | 高端套餐性價比低 |
發稿獅 | 覆蓋80+央級前言 | 售后服侍響應慢 |
瑞麗文明 | 精準網民畫像剖析 | 起投門檻5萬元 |
華策公關 | 危急公關捆綁服侍 | 文案風格偏傳統 |
藍海傳媒 | 支持效果對賭左券 | 不接醫療類目 |
特殊留意:龍華有家公司打著"騰訊策略共同"旗幟,事實連騰訊動漫頻道都上不去,簽約前務必測驗前言資源清單原件。
問:怎么判斷代發公司是不是中間商賺差價?
這套方法百試百靈:
寶安某家具廠老板就是靠這招,發古代發公司給的"家居派別"切實日訪問量不到200,實時止損省了8萬委屈錢。
行業內部價切實很透明:
小心兩種套路:1)把轉載當首發報價 2)用已關停的前言資源湊數。南山某培育機構就遇到過,付了網易的價,最后發在個人博客上。
別被閱讀量忽悠,重點看這三個數據:
龍崗某智能硬件公司做過對比:同樣發10篇稿,A公司帶來43個試用申請,B公司誠然閱讀量多2倍,但有效線索只有5個。這才算是真金白銀的差距。
干了八年品牌推廣,發現個扎心本相:找代發就像尋找對象,不能光看彩禮(價錢),更要看過日子(服侍)的本事。近來打仗的顧客里,那些堅持要周報數據追蹤的,傳播效果都比撒手掌柜好2-3倍。記著,敢簽對賭左券的才叫氣力派,只會吹牛批的遲早露餡。下次見面聊推廣,先問對方敢不敢簽"效果達不到就退款"的條目,立馬篩掉一半水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