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2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有沒有發現友人圈刷十條廣告有八條是賣車的?但為啥有的廣告你秒滑走,有的卻可能讓你停下來看完還想去試駕?秘密就藏在標題的前7個字里——這可比相親時的第一印象還重要。
上周有個剛入行的妹子跟我吐槽:"寫了20個標題引誘都說像汽車仿單"。我一看她起的題目:《XX品牌2025款SUV性能剖析》《家用轎車省油三大法門》...這哪是軟文?分明是商品參數表!
汽車推文標題和硬廣的最大差別就像燒烤攤吆喝和米其林菜單:一個要讓人流著口水沖過來,一個只會讓人用放大鏡找亮點。來看一個對比你就懂:
失敗案例 | 優化版本 |
---|---|
《XX電動車續航實測》 | 《充電1小時跨省自駕:這夫妻用電動車周游了半個中國》 |
《穩當氣囊采用指南》 | 《高速上這0.3秒的反應,讓家五口安然回家過年》 |
① 數字+痛點+化解方案
《月薪5000怎么買30萬的車?3歲販賣顧問親授分期攻略》這一個標題藏著玄機:
② 熱門事物+品牌關系
客歲特斯拉貶價時,有個國產車商蹭熱門的神操作:《比特斯拉便宜8萬!這輛產車讓老外直呼不講武德》。既借了流量東風,又突顯價錢優勢。
③ 身份標簽+情緒共鳴
《二胎媽媽選車記:7座SUV得下尿布奶粉,裝不下我的焦慮》這種標題能霎時擊中特定群體,客歲某母嬰平臺用相似套路,三個月轉化了2000+寶媽顧客。
你可能要問:當初做汽車新聞推廣文章是不是太晚了?看一看這一個真實案例:河北某縣城車行老板老李,客歲開始在抖音發《天天意識一輛二手車》系列,每條視頻開頭都是:"這輛2018年的卡羅拉,車商收車價5萬2,賣你7萬8算不算黑心?"當初他單月能賣30臺二手車,法門就是把專業學識翻譯成人話。
新手起步提議先練這三板斧:
上個月有顧客花2萬投了篇《寰球十佳發動機技巧剖析》,閱讀量還沒他家門店天天的客流量高。癥結出在哪?太專業的內容就像法餐,適合品鑒不適合管飽。
記著三個"萬萬別":
× 別在標題里堆砌專業術語(什么"缸內直噴""麥弗遜懸掛")
× 別試圖諂諛全體人(寶媽和越野發燒友的痛點是兩個天下)
× 別疏忽地域標簽("石家莊二手車"比"佳構二手車"搜查量高6倍)
近來幫某車企做商圈調研,發現三個有意思的變動:
有個數據特殊值得留意:帶真實車主故事的標題,珍藏率是個別標題的3倍。下次寫保時捷推廣,與其吹百公里加速,不如說:"45歲女老板開Macan談交易,顧客說比開路虎更存在壓服力"。
當初你應該清晰了,汽車新聞推廣文章不是商品仿單,而是給潛伏顧客一個壓服自己的因由。那些在停車場自拍的年輕人,要的不是四個輪子一臺發動機,而是一個能開往詩和遠方的移動城堡。記著,好標題從不說"來買我吧",而是輕聲問:"這不就是你想要的生涯嗎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