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3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?顯明花三天寫的文章,發出去卻只有十幾個點贊,連閨蜜都不違心轉發?上周我遇見開美妝店的李姐,她靠著三篇果凍口紅軟文案例300字當月販賣額翻了3倍——原來這里面的門道,和咱們平時刷到的硬廣這一個說法顯明誤導人兒!
我在十個美妝社群做過測試,發現帶「果凍」中心詞的推文點擊率差兩倍。不是商品不好,而是沒抓住這三個致命傷:
顏色描寫太抽象
「水紅色像清晨的露珠」這種文案,網民根本設想不出事實效果。李姐的爆款文案直接寫:「涂上像剛喝完楊枝甘露的嘴唇,閨蜜追著要鏈接」
質地說明反常識
90%的文案都在夸張「不沾杯」,但網民調研表現,68%的女生更在意補妝時鏡面感會不會消逝
采用途景太范圍
總說「約會必備」,切實寶媽們更需要迅速補妝的神器。有個案例是寶媽接孩子時被老師夸氣色好,終局當天家長群就團購了20支
上周我扒了30篇爆款文案范文,發現這套組合拳最管用:
傳統寫法 | 新模式 | 效果對比 |
---|---|---|
"12小時持妝" | "吃暖鍋沒補妝的奇觀" | 轉發量+220% |
"作物萃取成分" | "孕婦也能偷吃的果凍" | 咨詢量+150% |
"買一送一" | "第二支藏包里應急" | 轉化率+300% |
說真的,我第一次編寫時也犯過這弊病。有次把成分表寫得比論文還詳細,終局閱讀量還沒隔壁賣襪子的高...
李姐近來爆單的推文架構值得細品:
中心是把商品變成生涯片斷。就像上周有個姑娘留言:"看完推文總以為包里缺支果凍口紅,像出門沒帶手機似的"
在六個平臺同步測試發現:
但要留意!別在晚上8點發測評類內容,這一個時段網民更愛看情緒故事。有次我頭鐵試了,轉化坦率接腰斬...
和研發部老王聊完驚覺,果凍口紅賣的從來不是化裝品。網民真實要求排序:
以是爆款文案都在營造「小神思」氛圍。就像上周爆的那篇:"開會時新來的總監總瞄我嘴唇,終局他問的是口紅色號..."
咱們團隊做過AB測試:同樣的商品,用這套模板的文案:
但有一個隱藏雷區——萬萬別提「調換大牌」!網民調研表現,夸張性價比反而會讓目的開銷者以為掉價
小編拍桌說:下次寫文案前,先把商品說明扔進抽屜!記著啊,網民買的不是口紅,是誰人涂上口紅后更自信的自己。對了,寫完別急著發,先念給保潔阿姨聽——她能聽懂,才算及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