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5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上個月幫樓下煎餅攤王姐寫推廣文案,她聽完直擺手:"我這輩子就攤煎餅,有啥好寫的"。終局文章發出去,當天就有二十多個年輕人來打卡。有個程序員留言說:"看著王姨清晨三點和面的視頻,突然以為代碼報錯不算事兒"。
這事兒讓我想起個數據:新前言平臺統計表現,帶#個別人故事#標簽的內容,互動率比公司宣揚高4倍。切實每個人都是行走的故事庫,就像菜場里蔫了的芹菜,換一個角度拍也能成ins風美食照。
時間軸爆破法:把人生切成五段,專找轉折點
物品勾連術:盯著老物件使勁想
場景復現法:回到故事發生地
客歲幫汽修師傅老張寫自傳式推文,就出于他東西箱里有張1998年的汽車票,文章被當地旅行局轉去當念舊旅行宣揚片。破銅爛鐵里藏著好故事,就看你懂不懂擦亮。
看兩組文案對比:
抑揚頓挫版 | 故事化改造版 |
---|---|
本店堅持采用新穎食材 | 天天清晨四點,老李頭會定時踹開我的店門,送來還帶著露珠的青菜 |
十年邁店品德保證 | 街對面幼兒園的娃娃們,都吃我家包子從哭鼻子到畢業 |
專心折侍每位開銷者 | 昨天收到移民澳洲的客人寄來的明信片,背面畫著我家招牌餛飩 |
重蹈覆轍就在眼前。有個網紅寫"奶奶賣房供我讀書",粉絲感動得打賞十幾萬。終局親姑姑出來爆料老人還健在,根本沒賣過房。這事兒告訴咱們,真實度要像褲腰帶,松了會掉,緊了勒肉。
做了八年人物寫作,發現個神奇規律:越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越容易激發共鳴??蜌q幫家政阿姨寫的《擦了十五年玻璃,我看遍世間悲歡》,閱讀量破百萬。法門就是抓準兩個反差:
有次在洗車店聞聲老板訓徒弟:"擦車要像給人搓澡,邊邊角角都得照料到"。我當場記下來,厥后成了汽車養護品牌的廣告語。生涯給的素材比任何寫作課都管用,就像菜商圈永遠能買到最新穎的比喻句。
最后說一句切實的,別老想著寫震天動地的大事。把張三李四的平凡日子寫出滋味,才算是真本事。就像我媽腌的酸菜,質料就是大白菜,但街坊四鄰吃了二十年都忘不掉誰人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