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0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(突然拍大腿)你有沒有被一篇游記忽悠著買機票過?刷著友人圈看到"人均500玩轉三亞"的攻略,終局去了發現連瓶礦泉水都需要15塊?哎別急著劃走!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說說,那些讓你迫不得已掏錢包的旅行新聞營銷文案到底是個啥玩意兒。
#先整清晰基礎概念
旅行新聞營銷文案啊,說白了就是披著羊皮的廣告狼。它不像地鐵口塞給你的傳單,直接喊"XX景區門票五折",而是偽裝成攻略、游記以至吐槽貼,把廣告藏在一堆適用新聞里。比如說你搜"新手怎么迅速漲粉",蹦出來的旅行博主素養貼,十有八九就是軟文。
舉一個栗子:某民宿老板費錢找人寫《我在大理撿到愛情》,看著是個浪漫故事,事實每段都在暗示他家堆棧坐標好、床品舒服。等你感動得稀里嘩啦訂房時,早就忘了這是篇廣告——這就叫軟文的最高地步。
#硬廣跟軟廣的差別到底有啥不一樣
別以為就換一個馬甲那么淺易,我做了個對比表你感受下:
對比項 | 硬性廣告 | 旅行新聞營銷文案 |
---|---|---|
出現方式 | 明晃晃的彈窗 | 偽裝成小紅書攻略 |
受眾防備心 | 直接屏蔽 | 邊看邊珍藏 |
費用 | 20秒視頻廣告30萬 | 一篇圖文5000起 |
有效期 | 播完就生效 | 能被轉發三年不衰 |
轉化率 | 0.3%的人會點 | 8%的人直接搜目的地 |
(抓頭發)是不是突然發現,那些教你"避坑"的攻略,可能才算是最大的坑?上個月我共事就被"本地人才知道的免費觀景臺"帶偏,終局爬到山頂發現要收30塊衛生費。
#軟文三大中心套路
等等,這里尚有個坑我得提醒你!有些軟文會捏造數據,比如說把景區承載量800人的地方說成"逐日限流50人",客歲五一就發生過游客擠爆未開拓地域的事變。
#小白怎么辨別虛實軟文
(敲黑板)重點來了!下次看到這一類內容,先做這三個動作:
① 查作者主頁:倘若只發過這一篇某地攻略,立刻拉黑
② 看圖片水印:連續9張圖都帶統一家旅行社logo的,快跑
③ 搜價錢對比:把攻略里說的"人均300"加上食宿通行再算一遍
有回我刷到個"窮游西藏攻略",說青旅床位30塊。終局搜了才發現,人家說的30塊是淡季價,還備注了"需連續住滿15天"——這不坑人么!
#靈魂拷問環節
Q:軟文寫作的人自己會去這些地方嗎?
A:資深老編輯跟我說,他們管這叫"云采風"。有回接了個海島旅館的單子,文案里寫的"踩著晨曦撿貝殼",切實是翻了三小時淘寶買家秀。
Q:怎么判斷是不是付費推廣?
A:記著這一個口訣:全文無廣,必有貓膩;處處推舉,反而不慌。真正良心的攻略會明確標注"感謝XX旅館援助",那些藏著掖著的才要小心。
(突然壓低聲音)說個行業內情,當初連差評都能做成軟文。某景區故意找人寫"萬萬別來XX古鎮,不然你會被美到不想回家",這種欲揚先抑的套路,讓投訴量反而成了推廣利器。
小編最后說一句掏心窩的:旅行新聞營銷文案就像辣椒炒肉里的辣椒,看著紅火誘人,但想吃肉還得自己挑。下次看到"此生必去"、"全網首發"這種詞,先想一想是不是又有人要掏你錢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