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3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這事兒得從上周提及。清晨兩點刷劇時,隔壁合租的00后妹子突然叩門:"姐,你家有泡面嗎?紅燒牛肉面那種!"你看,深夜饑餓感才算是方便面的自然盟友。但為啥有的品牌能讓人囤一箱,有的連包裝都記不???客歲某國產泡面品牌換了五版廣告語,販賣額卻跌了12%——癥結就出在把方便面當"應急食物"寫,活活寫成備胎。
別再說它只是速食了!
對比表:方便面 vs 外賣
場景 | 方便面優勢 | 外賣劣勢 |
---|---|---|
加班應急 | 3分鐘搞定 | 等餐半小時餓到胃疼 |
租房獨居 | 不怕漏送餐具 | 湊不夠起送費 |
戶外野營 | 熱水就能泡 | 信號差打不開APP |
別寫"Q彈爽滑"這種廢話!看一看爆款文案怎么玩:
"提案被斃第7次,主管說'重做'時,至少泡面會說'3分鐘就好'"
法門:把商品優勢翻譯成情緒代價:
直接說"非油炸更健康"太蒼白,試試這一個套路:
"張阿姨的養生忠告:
× 客歲逼兒子戒泡面
√ 今年主動囤了低脂版
(配圖:包裝盒營養成分表特寫)"
配上測驗室數據:"實測低鈉版泡面,鹽分比外賣沙拉醬還少23%"。
某日式泡面這么玩火了:
數據表現,帶場景故事的文案轉化率比參數先容高2.3倍。
Q:健康焦慮怎么破?
A:準備兩套話術:
Q:怎么讓年輕人以為吃泡面不丟面兒?
A:學某網紅品牌的騷操作:
Q:價錢戰打不過怎么辦?
A:把1元差價變成情緒代價:
"少喝半杯奶茶,多囤一周的快樂"
Q:怎么刺激復購?
A:在醬料包埋彩蛋:
不過說切實的,再炫的科技也比不過深夜那口熱湯的熱度。上周試吃新口胃時,突然想起大學室友——當年咱們分食一包泡面,她總把最后一口湯留給我。你看,吃的哪是面,顯明是青春啊!
(某電商平臺2025年事據表現:帶有情緒故事的方便面文案,客單價增強58%,復購率增強42%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