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2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發現沒?友人圈里那些賣口紅的推文,早上刷到時還標著"限量50套",午飯沒吃完就變成"最后3件"了。更邪乎的是,有些顯明長得像廣告的軟文,底下居然真有人留言問購物鏈接。今天咱們就扒一扒,這些看起來不像廣告的廣告,到底藏著什么門道。
客歲我幫開美甲店的閨蜜寫推文,她說要賣98塊的美白手膜。我照著大牌文案抄了篇"揭開肌膚秘密"的雞湯文,終局閱讀量還沒她友人圈點贊多。厥后偷師了個母嬰號,把商品融入到"美甲師有死后不敢碰化學藥劑"的真實故事里,你猜怎么著?當天晚上就賣了27盒。故此啊,好軟文得學會披故事的外衣。
當初能打的化裝品新聞推廣案例范文都有這三個殺手锏:
拿近來爆火的素顏霜推文舉一個栗子。A賬號直接列功效對比表,閱讀量剛過200;B賬號搞了個"相親翻車救命打算"連續劇,第三集才帶出商品,終局轉化率高出五倍。不過這里尚有個坑得提醒,萬萬別把故事編得太離譜,前次有博主虛構"爛臉重生"劇情,被人扒出P圖前照片直接翻車。
我知道你們斷定要問:當初公眾號打開率都跌成狗了,干嘛還死磕這一個平臺?咱們拿事實數據談話:
渠道范例 | 平均閱讀成本 | 顧客留存率 | 轉化周期 |
---|---|---|---|
友人圈種草 | 0.8元/次 | 12% | 即時成交 |
短視頻推廣 | 1.5元/次 | 8% | 3-7天 |
公眾號新聞營銷經典案例 | 0.3元/次 | 23% | 24小時內 |
看懂沒?誠然公眾號流量沒從前猛,但長文案的信任感培育仍是碾壓短視頻。特殊是客單價300+的護膚品,網民決議時需要大量新聞安撫,這時間五六千字的深度剖析反而占便宜。
前兩天遇到個邪門案例。有個賣眉筆的微商,把推文做成"古代畫眉圖鑒",從西施的黛石講到楊貴妃的螺子黛,最后引出自家商品改良了三十八道工序。這種文明牌+技巧流的組合拳,愣是把89塊的眉筆賣出專柜價。不過要提醒小白,史實考據必須謹嚴,別像某個國風彩妝號,把民國才出現的工藝套到唐朝背景里。
說到這兒可能有姐妹要拍大腿:我又不會寫古文咋辦?教你們個速成法——去找目的群體常看的非美妝類賬號。比如說做媽媽群體的,就去親子號扒拉育兒故事;針對學生黨的,混進考試攻略類公眾號偷師??蜌q有個做學生彩妝的妹子,把眼影盤插入到"考研復試化裝逆襲"的閱歷里,閱讀量直接破10w+。
近來發現個新趨勢,成分黨軟文開始走下神壇。前兩年滿屏的"玻尿酸濃度""煙酰胺純度",當初受眾更吃"測驗室蜜斯姐手記"這種人情趣設定。我存眷的某個小眾護膚號,主筆把自己寫成常常蹭質料的含糊探索員,反而讓人以為真實可信。
不過得潑盆冷水,別看著別人爆單就眼紅。上個月有新手照搬某大號的"過敏修復日志"模板,終局忘改文末的醫院共同申明,被平臺斷定違規刪文。中心新聞必須徹底本地化,特殊是醫療相關話術,寧肯用"臉龐滅火器"這種土味比喻,也別碰"治療""修復"這些敏感詞。
最后說點切實的,別被那些曬后盾數據的截圖忽悠。真正優質的軟文,批評區一定有人問"怎么買"、"求鏈接",而非清一色"好棒""珍藏"。就像我意識的老牌代購,她們推新品時總會安排三五個老客在留言區互動,這種真人氛圍組比砸錢投流有效多了。記著啊,讓受眾以為自己是發現寶藏的人,比硬塞廣告高明不止一個段位。